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怎样下载高登娱乐平台 > 新闻动态 > 1970年,我费力拿到《入伍通知书》,却因欠2元差点断送政治生命
1970年,我费力拿到《入伍通知书》,却因欠2元差点断送政治生命 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3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20世纪60年代末,国际形势愈发紧张,毛主席发出“提高警惕、保卫国家”的伟大号召。

1970年冬,我在规模征兵中,与高中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兵检。

在体检站,我看到了身为“贫下中农代表”的爷爷。爷爷之所以有这个身份,一来是声望高,二来是他3个儿子都是“国家人”的政治优势。

我的两个叔叔很早就入伍了,我们家多年来都是双军属。当时规定,军属的优待是无论工分多少,都吃生产队里的“高标准”。

话说,我爷爷也是有骨气,常告诫家人:“咱不能光靠军属吃饭。”一生好强的他,年纪那么大了,干起活来还是很麻利的。

或许是因为爷爷的关系,我错过了预检,就直接进入了初检。

展开剩余84%

“预检”,查一下应征对象的五官、嗅觉、体型等,我因为一些别的事,没能参加。

“初检”,应征青年排着不成队形的队伍,接兵部队的负责人走一走,看一看,询问一些相关问题。

我记得很清楚,1969年入伍的代理排长,操着一口浓重的山西阳泉口音,喊了我的名字,与我攀谈许久。

最后,他留下了两个字的评价“还行”。

几天后,正式体检开始了。我在体检站意外地见到了下放到大队医疗室的父亲。

各项体检基本顺利过关。我的身高是1.65米,体重标准为45公斤以上,我恰好是46公斤。

父亲曾担心我的双目视力,由于我3年前做过双眼倒睫手术,达到了1.2和1.5。

就在我以为能通过时,一位医生检查了我的耳、鼻、喉之后,问:“最近是流清鼻涕,还是稠鼻涕?”

我不知道回答什么好,担心怕说错话,导致不合格。我便开始顾左右而言他。

医生不耐烦了,又问了一次。这次,由询问变成了质问。

我就给这位医生透露自己的父亲也是医生的信息,想要套近乎,让其高抬贵手。同时,我也如实地讲述了自己的病例。

一个月前,我因发烧引起习惯性流鼻血。以往管用的止血方式都无济于事。折腾到半夜,最后去了公社卫生院。

由于失血过多,头晕的不行,我就勒了一个月的头巾,使得清鼻涕稠鼻涕交替着还在流。

医生听完,说了句:“这不就妥了吗?”

我这才放下心,心想:原来这也不是什么卡脖子的问题啊。

体检期间,为了验血,我们在公社大礼堂睡了一宿。验血后,还有最后一项胸拍检查,也就是“透视”。

那时,公社医院还没有X光机,我们要去县人民医院。我们家乡距离那里有9公里,大家打算坐公交车去。

经过各种检查、筛选,应征对象只剩下了包括我在内的6个年轻后生了。我头天夜里,父亲给了我一块钱。

或许是太过激动的缘故,我竟然给6个同行的后生都买了车票。我记得,一个人的车票是0.15元。一共花了9角钱,还剩下1角钱。

“透视”顺利通过,我很兴奋地回到了将要离开的家。可这种喜悦没有过夜,就变成了沮丧。

我获得了“内部消息”,上级分配到我们大队只有5个征兵指标。而我仅被定为“预备对象”。

这个特殊的身份,让我怒发冲冠,一晚上都没睡着觉。

第二天一早,我就去找了民兵营长讨说法。我开门见山地说:“论家庭出身、政治条件、文化程度、身体素质,我比哪个差,为啥让我当预备对象?”

民兵营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只好安慰我:“你的条件是很优秀,到政审定兵时,肯定能把他们比下去。”

这里顺便提一嘴,我当时是共青团员,还参加过县双代会。

虽说民兵营长如此劝慰我,但我依旧很丧气。因为政治条件,不等于《入伍通知书》。

从民兵营长家出来后,我又先后去找了武装干事,以及接兵的排长。一路走来,我的说法都是一样的——“政审关,能过关”。

最后,在政审定兵的关键环节,有个正式应征对象由于有历史问题,就被我这个有着过硬政治条件的预备对象给比下去了。

不久,我收到了当地人民武装部签发的《入伍通知书》。我的梦想成真了!

让我高兴的不仅如此,因为我当的还是“北京部队”的兵。那种激动的心情,用上所有的形容词都无法表达。

在去当兵前,我回到学校与老师、同学们告别。大家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。

中午,在学校食堂,我吃了最后一顿饭,还是那3公分长,小1公分宽的豆面条。

高中2年里,我每个月都会从家里背一竹筐的红薯干,在磨坊打成面,交到学校食堂换成馍票。

中午吃的面条,是用面条票打的。而面条票是用面换的。

那个时候,大家最期盼的是,哪个“富裕”的同学带来学校一罐子辣椒。那简直是配饭的“伴侣”。我记得,那场面太激烈,大家一哄而上,恨不得把装辣椒的瓶子也给嚼了。

吃过午饭后,我就去找管伙食的王老师,开具团组织介绍信。然而,我因还欠着2元的伙食费,王老师表示:“不交钱,不开信。”

这2元钱,直接关乎着我的政治生命啊。我请求老师“先开信,回头一定把钱送来”。

但是,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坚持原则,不肯通融。无奈之下,我只好向一个好友借了2元钱。

其实,这也怪不得王老师。我人将一去千里,若是食言了,那王老师就得自己垫钱啊!

有那么多困难的同学,而王老师一个月也只有30多元的工资。一大家子要他养活,他也有苦衷啊。

后来,我转业回到当地,遇见了王老师。我不仅没有为当年的事耿耿于怀,而且还很热情地问候了他。

因为那2元钱,我领会到了爷爷常说的“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”的真谛。往后,我从军到后来转业,都坚守不乱花一分钱的信念。

解决完一切,我打点好了行装,踏上了前往军营的路。

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哦!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